主讲: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、湖南针灸协会会长 常小荣
摘要编辑:灵兰小草
一、什么是五输穴
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、膝关节以下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穴。
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,比作自然界的水流,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。如经气所出,像水的源头,称为“井”;经气所溜,像刚出的泉水微流,称为“荥”;经气所注,像水流由浅入深,称为“输”;经气所行,像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,称为“经”;最后经气充盛,由此深入,进而汇合于脏腑,恰像百川汇合入海,称为“合”。井荥输经合,简称“五腧”。
二、荥穴的内容
荥穴多在指(趾)、掌(跖)关节附近。具体分布在:手三阴、足三阴;手三阳、足三阳12经络里,共12个荥穴。具体穴位如下图:
三、荥穴的作用
《难经·六十八难》日:“荥主身热”;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曰:“病变于色者,取之荥。”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说:“荥俞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意指各经的荥穴和俞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,合穴治六腑症。
因炎夏多热病,故《难经·七十四难》又云:“夏刺荥”,可见荥穴为治热证之要穴。
中医治病要辩证论治,辩证应分寒热虚实。荥就五行论有属水、属火之别。《难经·六十四难》:“阴荥火,阳荥水,”意为阴经之荥穴属火,阳经之荥穴属水。
可见十二荥穴,虽均可退热,但究其机理,有所差异,临床应区别用之。
1、手三阴经荥穴及功效:
实火者,用泻法。急症中风昏迷患者,可点刺放血。虚火者,宜用补法,以滋水清热。
手三阴荥穴有:手太阴肺经 ,鱼际穴;手少阴心经,少府穴;手厥阴心包经,劳宫穴。
2、手三阳经荥穴及功效:
手三阳经荥穴有:手阳明大肠经,二间穴;手少阳三焦经,液门穴;手太阳小肠经,前谷穴。
3、足三阴经荥穴及功效:
足三阴经荥穴有:足太阴脾经,大都穴;足厥阴肝经,行间穴;足少阴肾经,然谷穴。
4、足三阳经荥穴及功效:
足三阳经荥穴有:足阳明胃经,内庭穴;足少阳胆经,侠溪穴;足太阳膀胱经,通谷穴。